資金投向何處是資金運用的首要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籌到的資金只有投向最能贏利的地方才能達到運用資金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對于這一點,創業者當然都有一番琢磨推敲,但大部分投資者的問題,也總是出在這里,他們在選擇資金投向時,往往比較不足,考慮欠佳。創業者在公司投資方向的選擇上一般有如下幾個特點:
(1)大型不如小型
大型項目運行后,單位成本低,技術基礎強,容易形成支柱產業,但資金需求量大,管理經營難度大。國家政府、金融財團是大型項目的投資主體;而一般的投資者,哪怕你已是百萬富翁,只要是做民間性質的投資,就應選擇投資小、見效快、技術難度系數低的投資方向。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民間投資項目種類千差萬別,經營方式無奇不有,但上千萬的大項目卻是寥若晨星,少得可憐。
(2)重工不如輕工
重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輕工業卻是發展的龍頭。重工業投資周期長、耗資多、回收慢,一般不是民間資本角逐的領域而是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流通貿易,經營輕工產品尤其是消費品,都有風險小、投資強度小、難度小、容易在短期內見效的優點,因此特別適合于民間資本。
(3)日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為天,中國有聞名世界的飲食文化。千家萬戶須一日三餐,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食品市場是十分龐大而持久不衰的,而且政府除了技術監督、衛生管理外,對食品業的規模、品種、布局、結構,一般不加干涉。食品業投資可大可小,切入容易,選擇余地大,而一般的生活用品市場顯然就沒有這么多優勢。因此,許多民間企業家樂此不疲。近些年來,從健力寶、娃哈哈,到各種名煙好酒,新崛起的投資大亨大都以食品領域為首。
(4)男人不如女人
西方商界有句口頭禪:做女人的生意,掏女人的腰包。市場調查早已表明,社會購買力70%以上是掌握在女人手中。女人不但執掌著大部分中國家庭的“財政大權”,而且相當部分商品是由女人直接消費的。高檔時裝、鞋帽、名貴首飾、化妝品,無不是女人的世界。就是彩電、冰箱之類,也要設計得迎合女人的口味。所以,你若在消費品領域投資,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把你的客戶定向于女人,你就會發現更多的機會。
(5)大人不如小孩
小孩代表未來,獨生子女在中國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因此中國的兒童消費品市場是很有特色的。在零售食品、日用品方面,很大一部分是兒童消費品的市場。生活日用品基本是由成人購買,成人的消費結構和心理相對穩定,所以市場需求相對缺乏彈性。兒童消費品市場彈性大,隨機購買力強,加上兒童容易受廣告、情緒、環境的影響,向這種市場投資,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尤其要看到,在中國,滿足了小孩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滿足了他們父母的需求。
(6)綜合不如專業
品種豐富,大眾買賣,這已經是一般投資者的思維定勢。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是計劃經濟中上下認同的模式。我們要知道市場經濟是綜合化發展的,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態勢和整體格局,微觀領域往往要靠專業化才能取勝。專業化生產和流通容易形成技術優勢和批量經營的市場特色,廠商有競爭的環境,用戶也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如近年聞名遐邇的溫州小商品市場、義烏的服裝產銷市場、深圳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無不紅紅火火;而相比之下,那些上下動員刻意興建的應有盡有的綜合市場,卻沒有幾個有特色,因而很難形成氣候。個體大亨中,更是有不少人以專業性投資而功成名就,如廣州的“花王”、岳麓山下的“糕點王”、重慶的“火鍋皇后”、白云山下的“養豬大亨”、山西河津的“西瓜大王”,等等,專業投資成功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
(7)內地不如沿海
內地有資源,投資市場潛力大,但沿海投資環境好,信息靈敏,交通方便,資金流動性強,市場活躍。近年來,我國東南沿海已形成投資熱帶,機會多,資金容易找到項目,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兼而有之。因此,資金投向著眼于沿海,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當然內地也有不少機會,但沒有投資大氣候,成功概率比沿海地區要低一些。前些年說“孔雀東南飛”,現在又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勞力、人才、資金、資源的這種流向態勢,可能短期內靠政策難以逆轉。
事實上,環顧世界,各國的經濟無不是沿海地區先發展。連接世界的是海洋而不是陸地。中國的遼東半島、膠東半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島、紅河三角洲、閩南廈潭泉三角洲等,可以說是中國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幾個最富有希望的投資市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