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靈臺縣西屯鎮南頭村村頭,新修的梯田在藍天的映襯下,如一褶褶裙帶纏繞在山腰間,“裙帶”之上,是縱橫整齊排列的小土包。“為了讓花椒樹順利越冬,我們統一用土敷埋。三年以后,這漫山遍野的花椒樹就是我們村民致富的搖錢樹。”村支書姚志才說。
南頭村有437戶1680口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務工收入和蘋果產業。雖然塬地大面積發展蘋果產業已經很有成效,但如何開辟新的增收致富產業,把山地的有效利用納入到產業發展的整體布局,鎮村干部一直在思考。
在姚志才看來,村上新修的2047畝梯田發展花椒產業是天賜的良機。首先是地形坐北朝南,向陽暖和,與花椒樹的生長環境適配,其次是花椒樹的管理比較粗放,采收上較為簡單,契合了村上勞動力不足的實際。
但在屢次召開的村民大會上,有的村民認為種植全膜玉米當年就能見效,有的人認為栽種核桃效益高,有人認為栽種花椒前景廣,大家七嘴八舌,各有考慮。
為了堅定村民發展花椒產業的信心,今年9月初,鎮村干部和村民代表39人前往陜西富平對正在采收的花椒進行了實地考察,回村之后,他們3次召開群眾會議,通過照片宣傳、效益對比,贏得了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9月20日,他們又去陜西韓城考察樹苗,最后決定種植“大紅袍”樹種。10月初,縣上購回了12萬株樹苗和50噸有機肥,“原計劃15天時間栽植結束,沒想到村民積極性很高,10天時間就栽完了。”姚志才說,大家對新產業充滿信心。61歲的鞏伍堂家有8畝山地,已經撂荒了15年,這次全部定植了花椒樹,“撂荒地整了帶子,還種上了樹,我們只掏了機械打坑的錢,別的政府都管了!”
“一畝地種60棵樹,三年之后就能掛果,5年到了盛果期,一棵樹保守算,收3斤干花椒,賣150元,畝產近萬元,”西屯鎮黨委副書記鞏鵬介紹,“花椒通身是寶,花椒葉、花椒籽都可以出售,價格不錯。”
明年春季,花椒樹枝干長出來,通過剪枝,留三根果枝……姚志才對花椒樹的管理提前了然于胸,他對下一步發展已經有了謀劃,“要成立專業合作社,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增加我們村民收入的同時,把這個致富的好門路推介給全縣的鄉親們。”
熱門專題: